孔夫子的养生之道

  孔子虽然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乱之际,一生坎坷,但却有73岁高寿,这与他善于养生是分不开的。根据《论语》记载,孔子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:

(1)心胸广阔,对生活和理想持达观态度。虽然生活贫困,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但他看得很开。“君子坦荡荡,无忧无惧”。心胸豁达,没有忧愁和恐惧。“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”,“不怨天,不忧人”。不因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怨恨君主,不因生活贫困而怨恨家人,更不怨上天不公、人之无情。襟怀开朗,大有益于健康长寿。

(2)积极上进,乐观无忧。为了事业和理想,坚持做到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。发奋工作到忘记吃饭,倡导人们要积极上进,执着地追求;快乐到忘记一切忧愁,是教育人们要热爱生活。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,就进入了一种“忘我”的“天人合一”的气功境界。这是不修而修,不炼的高级境界,对无法出世修炼的人特别重要。

(3)淡泊知足,克制自己。孔子汲取了老子的“无为”思想,淡泊名利,时时“克 己”、“修己”,约束自己。他提出三戒:“少之时,血气未足,戒之色;及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人年轻时是长身体、长知识的重要时期,气血未足,精神未全,应该戒色。中医和气功认为,人有“三宝”精、气、神。“三宝”足则健康长寿,否则则伤身损寿。所以古人特别是修炼者历来提倡戒色节欲,反对纵欲,以养精存气,存气全神,全神保寿。不然必损健康。壮年时血气方刚,精满神全,应戒斗—斗气、斗勇、斗胜,任性施为。中医认为,人的“喜、怒、忧。思。惊、恐、悲”七情过盛会使人气缭乱,阴阳失调而得病,所以人要宽厚仁和,心平气静,以报健康。老年时血气已衰,要戒非份之想的“得”。贪婪无度,过分地追求名誉、地位、利益、千方百计地算计别人,必会伤神损寿。

(4)注意饮食。孔子总结饮食经验,提出了三个观点五个原则。三个观点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,不多食。意为要吃得可口,不暴食暴饮。五个原则是发霉变质粮食不吃;腐败变质肉食不吃;粮食变色不吃;食物气味不正不吃;烹调不好不吃。这些观点和原则,符合营养和卫生的要求。俗话说“病从口入。”注意饮食是养生的一件大事。